长春调教
地区:丹东市
  类型:罗马尼亚剧
  时间:2024-05-19 07:03
剧情简介

  中新社拉萨5月18日电 题: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: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

  中新社记者 赵朗

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,这一天,西藏牦牛博物馆刚好走过十年,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牦牛主题博物馆。牦牛粪是镇馆之宝,一半藏品由牧民们无偿捐赠,凭借这些,这座博物馆一次次“出圈”,成为西藏热门旅游打卡地。

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里的野牦牛标本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、荣誉馆长吴雨初在采访中讲述了创建博物馆的由来。1997年,他在藏北牧区遭遇暴风雪,被困数天,车、马无法进来,绝望之际,牦牛队伍驮着食物来了。他说:“曾有个梦境,笔记本蓝色屏幕上两侧分别出现牦牛、博物馆这五个字,或许这就是天意。”

  当时57岁的他辞去北京出版集团的职务再次回到了曾工作16年的西藏,“当时没有资金,车也是自己的,也不知道要建在哪。后来,多方努力,得到了北京和拉萨两地的支持,博物馆纳入了北京重点援藏项目。”

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感恩展厅内,墙上悬挂的牦牛头骨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由此,吴雨初建团队,开始了3年的筹备工作。行走3万公里,他和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和藏品收集,困难重重,又一次次被牧民们的热心感动。牧区没有博物馆概念,藏语中也没有博物馆的直译。吴雨初向牧民做了最简单的解释:要给“亚”(藏语,意为牦牛)建“颇章”(藏语,意为宫殿)。申扎县的一位牧民听说北京的汉族人到西藏给牦牛建宫殿,特别感动。他们一家人做了一顶牦牛帐篷,坐了3天的汽车送到了拉萨。

  2014年开馆时,西藏牦牛博物馆已有数千件藏品,十年来,仍有民众不断向这里捐赠藏品。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共4个展厅,藏品诠释着高原大地历史文化、畜牧文化、器物文化、生态文化,以及音乐、舞蹈等艺术文化。感恩展厅内,墙上悬挂了152头牦牛头骨,甚为壮观。

  吴雨初介绍:“牦牛头骨均是它生前主人送来,博物馆给这些牦牛头骨做了编码,编码背后记录了它主人的名字、它的名字和性别,家住哪里、海拔多高、一生产了多少奶、多少酥油。你看上面那一层个头小的全是母牦牛的。”

图为市民为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、荣誉馆长吴雨初献上哈达祝福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建成后,牦牛文化走到了更远的地方,曾到北京、广州、南京、杭州等很多城市展览。牦牛粪作为镇馆之宝,是每次展出的必备。他说:“很多人以为牦牛粪很臭,闻后都说有股牧草的清香。在外展出,馆员们学会了不少牧民技能,都会砌牛粪墙,做灶。”

  过去十年,西藏牦牛博物馆接待过不少国外政要、科学家、博物学家等。其中,有位美国考古学家,机缘巧合之下,他在这里竟见到了已故父亲的照片以及研究牦牛的论文,这一跨越重洋的不期而遇让他感动不已,潸然泪下。

  为何选择牦牛作为表达西藏文化的符号?吴雨初解释:“一说到西藏文化,很多人便认为就是宗教文化,我不这么看,牦牛文化比宗教文化早得多,它由高原劳动人民创造而来,它才是真正的高原象征。”

  他还说,牦牛身上的肉、血、奶、皮、毛、骨、粪便等等一切,成就了西藏高原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运、烧、耕,所以当之无愧。

  吴雨初表示,社会需要跟进现代化脚步,但人们不能忘记从何而来,未来,希望西藏将牦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得更好。(完)

135次播放
699人已点赞
824人已收藏
明星主演
郑雅萍
张克清
王柔靖
最新评论(957+)

赵家玮

发表于7分钟前

回复 杜秀娟 :征集活动期间,🥇🟠参与组织实施大思政课工作的教育、💍🤟🍶网信等部门,🧑😭📃🦁共青团等群团组织,⚰♣各级各类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媒体网站、🖍🍪🏅学校等企事业单位,🔭😵♊💢可通过人民网、📎🌲中国青年网大思政课云平台入口,🦧🐀🏊✅按要求申报大思政课网络内容产品、👑🐝🔝品牌栏目、🏦✡🏯🌳🧚互动活动、😺💵🏾网络服务、🧢🚈🕓网络应用等素材案例,🧞📥🎢💈教学大纲、👚🤬教学手册、🌻🥣🕦教学路线、🏾➖🤓教学资源包等专题案例,🏎🗄🚼🤿😅以及机制创新、🦇⛎🏈🙇🎥队伍建设、🆚🥄资源开发、🤑🕒💾📲😨成果共享、🟧🔼📇条件保障、🍒🤎🦒⁉数字赋能等工作案例。🕹🚡


黄淑君

发表于3分钟前

回复 谢珊宪 :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窦猛汉介绍,⏯💆🌓“本源悟空”此次上载的PQC“抗量子攻击护盾”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(合肥)有限公司研发,🔼🔻🚠是国内首次实际应用,👕⤵🍿是中国数据安全新技术应用的一次重要探索。🚾🌽🎯⛱😰


汪盈甄

发表于6分钟前

回复 朱诗涵 :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: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


猜你喜欢
长春调教
热度
685557
点赞

友情链接: